2022-05-13 观看7433 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和《山西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扎实推动“全民阅读•书香长子”建设,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2022年长子县“新华书店杯”读书征文活动。现将部分征文选登如下:
书香里的韵味人生 读《傲慢与偏见》带给我的心路历程 作者 / 任静 父亲是一本书 ——读《父亲是一条鱼》有感 作者 / 长子县职业技术学校 解红霞 近日偶读《父亲是一条鱼》,感触颇深。这篇回忆性的散文用朴素的文字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热情厚道、真切关心儿子的父亲形象。这个父亲形象如此熟悉又倍感亲切,因为他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 文章不惜笔墨地描述了一位父亲不分昼夜辛勤忙碌,精心培育鱼苗,冒着寒霜雨露早起赶集。我的父亲也是一位农民,吃苦耐劳、淳朴热情这些词汇用在父亲身上犹显分量不足。他种田今年一亩,明年就是一亩二,田边的乱石堆、枯草坡都被他一点一点开垦出来。最远的田地与高平搭界,而父亲去得最多,因为最有开垦余地,这块地最开始只有岭平的一块,父亲就硬生生地一锄头一锄头地刨,把地开到坡度达六七十度的山坡下,荆棘丛生的沟洼里,现在的地已经是原来的十倍之多。土层厚点的种上玉米种子,土层太薄实在长不出庄稼的,种上了各种树苗,相对湿度大的地方种桃树、杏树、李树,太干燥几乎没有土层的地方种上枣树、核桃树。父亲一年四季不闲着,他也不让一块土地闲着,田边地角,沟坎岸头都被充分利用到了极致! 春种还勉强,秋收就费劲了,那些玉米棒子得一袋一袋扛到岭平地,我们心疼他却又帮不上太多忙,一次又一次劝他少种点。他呢?口头上嗯嗯地答应着,到秋天一看,地非但没少,还又多了一圈。等到金黄的玉米收回来在院里堆成山,借用《父亲是条鱼》里的原话,这时“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这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 《父亲是一条鱼》中写道大量鱼苗被收购后,那些“反复挑选后剩下的鱼苗”,父亲“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一刻不得闲。我父亲也是如此,田里的庄稼春种夏锄秋收本就不容易,而那些各类的水果山货,父亲还忙着赶季儿拉到县城的集市上买,夏季早熟的李子、桃,初秋能剥壳的新鲜核桃,入冬后泛黄的梨、酸酸的山楂果、干核桃……从八十年代的自行车后座架两个篓筐到现在的电瓶三轮,从父亲响亮的吆喝到录音喇叭再到打印的招牌,从揣着一沓沓破旧的毛票到微信扫码收钱,从身强力壮的三十岁到如今子孙满堂的六十七岁……写到此处,鼻子一酸,两行热泪。 勤劳俭朴,热情厚道。《父亲是一条鱼》中的父亲悉心照顾每一粒鱼苗却舍得“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那些买鱼苗的客人”,我父亲自打住进城里的独院,总拿新鲜的水果送给街坊邻居,在街上遇见我们姐弟的同事朋友也是热情地抓点核桃,挑大个的李子。而那些带疤了、变软了的水果,他却舍不得扔掉,自己吃了。对于自己他是很节俭的。《父亲是一条鱼》中写到父亲去给姑奶奶过节日,穿着儿子早已丢弃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他却非常高兴……读到此处,我的心情和文中的儿子一样沉重。每每我们给父亲买衣服,他都很生气,怪我们乱花钱,他身上穿的褪色的衣服总说很好很好,有时调皮的小侄女一本正经地说:“爷爷,今天放学接我,穿新衣服呀!”他笑笑穿上,随后又整齐地搁在柜子里。 天下的父亲或许是一样的吧,朱自清的父亲给年轻力壮的儿子买橘子,还叮嘱他:”不要走动“。《父亲是一条鱼》中的父亲三番几次嘱咐儿子天冷加衣,注意身体。而我的父亲一辈子粗手大脚干农活,却对我们体贴入微。我家的小米快吃完了他骑车送过来;姐姐家的玉米该下肥料了他早起就去;拔一撮蒲公英晒干以备小外孙洗澡;搂一捆艾叶给表姐家驱蚊……近几年母亲腿痛不能久站,得空我们带孩子去玩,父亲总是早早在厨房忙活,不让我们插手,说:“你们陪孩子玩,陪你妈聊天!”孩子们在客厅嬉笑追逐,父亲站在厨房门口笑着,满脸的幸福!正如文题《父亲是条鱼》,是啊,父亲是条鱼,子女是那汪水,鱼的世界里只有水! 父亲节,朋友圈暖暖的温情触动了我,我晒出父亲推车卖水果的照片,并写下一段话:这是我的父亲,他不知道还有个父亲节,而他用砸在泥土地里的汗水和辛苦,养育了我们姐弟三个,在那个闭塞落后的时代他却拼全力让我们姐弟三人努力读书。如今他的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可他仍然辛苦劳作,因为他想为子女付出更多……父亲的老人机没有微信,这些文词他看不到也或许看不太懂,但正是他那双握锄头的粗糙的手供我们读书,催我们上进,让我们享有了这充实而丰盈的生活。 父亲不读书,可父亲就是一本饱含智慧与哲理的厚重的书!朱自清文笔出众,用质朴的文字把父亲的《背影》刻在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心中。我百度搜索却找不到《父亲是一条鱼》作者是何人,但这篇文章却打动了我的心。本人不才,只能用粗涩的文字写下父亲平凡的琐事,聊表心意! 读《妈妈的远见,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有感 起初是被那个满脸焦虑的妈妈拉着一脸懵的女儿使劲向前狂奔封面吸引来的。妈妈肩上和手上繁重的学具,女儿特殊的打扮,说明这位小女孩至少要学芭蕾、橄榄球、国际象棋、数学、曲棍球、美术、小提琴……数得我都累了!但这就是现实啊,大家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忘了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作者是敢于说真话的。 本书作者—付雪,既是两个孩子的好妈妈,又是一位优秀敬业的好老师。她用心记录了10年的教育笔记,让我们看到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这10年间的成长与改变。有对当前社会各种“鸡娃”“推娃”“拼娃”等密集育儿方法的亲身实践与反思,也有大人和孩子之间针对各种普遍问题的沟通记录。随时观察,随时调整,既直面问题,又深入思考。这本书就如同中国版的《窗外的小豆豆》,是适合全家人共读的成长之书。 本书共有“也爱也管教,斗智又斗勇”、“孩子仿佛突然长大,父母如何不被落下”、“让孩子爱上阅读和写作”、“兴趣班,谁的兴趣谁的班”、“不是我们教育了孩子,而是孩子教育了我们”、“你是妈妈,你是你自己”六个章节。每个章目都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要阅读,想要学习。作者记录了与儿子加加在一次又一次的斗智斗勇中成长。这些育儿日记,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反思:毕竟,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关系到孩子怎样成长,以及能长成什么样。 在第一章写到“相对于老师,孩子其实更在乎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只要父母坚定地爱护和支持他,那么他就是自信的放松的。”所以,调皮的、老实的、叛逆的、不管他/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只要父母少一些对比,少一些左思右想,或者少一些完美主义,那么他/她也“无非就是个恰到好处的人罢了”。 其实很少有家长能够耐心的坐下来和孩子谈话的。不是在忙着看手机,就是想起来教育的时候把孩子拉过来大吼一声。而这本书的作者,在自己家实施的“谈话”制度,很值得学习。“最初,是因为孩子调皮时,用谈话让大家都冷静一下。后来他慢慢长大了,越来越调皮,比如在幼儿园被老师留堂告状以后,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关在卧室里谈话。谈完了话,问题解决了,才出来吃饭。还有,在外面玩儿的时候,他有时会high到无法无天,多次提醒都没有效果,我们会就地找个不受打扰的地方马上谈话,如果还不行,那么回到家肯定会再谈一次。渐渐的,他开始主动要求谈话。但有时连我也被气得不想理他,他就会苦苦哀求我去跟他谈话。因为他觉得,不谈话就代表不肯原谅他。虽然并不是每次谈话都会有完美的效果,我也不能期待他每次都痛哭流涕的承认错误然后改邪归正,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首先,“谈话”可以减少我和爸爸大发雷霆的机会,让我们也学学控制情绪,在最生气的关头冷静下来,从而减少家庭不和谐因素。其次,"谈话”也让我避免成为一个唠哩唠叨的妈妈。因为谈话已经把事情一次讲清楚了,谈完话之后,出了卧室门,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有没有效果以后再说,不会再接着唠叨他。第三,“谈话"对加加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减压的方法。每次做错事的时候,他其实心里很害怕而且已经有愧疚之感,再劈头盖脑地吼他一顿,他的心理压力会更大,想承认错误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谈话"可以让他自己也冷静一下,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心里就舒服多了。” 作者是从心出发进行“爱的教育”,她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关爱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共同进步。正如“丁香医生”专家顾问叶壮说“比起满腹经纶的“专家型妈妈”,孩子们其实更需要对成长静待花开的“走心型妈妈”。这本书用走心的小故事和科学的育儿观,既让我想到了《窗边的小豆豆》,又让我感受到--“不焦虑”的母爱,同样能爱得饱满,养育到位。” 初为人母,内心是惶恐的,感觉自己还是孩子,却已换了身份,在孩子不断的成长过程中,焦虑越来越多,看到这个书名,一眼就被吸引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很多时候问题在己,父母先成长了,才能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长,让孩子活出他应有的生命轨迹,活出精彩。 《妈妈的远见,才是孩子的起跑线》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位优秀大学英语老师。初看作者简介的时候,我以为这样一位高知女性应该是一位妥妥的“虎妈”,所有虎妈一样,严格地执行教育方法中规定的每一个细节。我以为这本书会是这样的论调:孩子每一门功课都要优秀;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就会很失望;想要把孩子打造成为一个没有任何瑕疵的“完美产品”;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为了孩子成才而拼光血汗;随着孩子长大,而有各种焦虑;每天在孩子耳旁唠叨“我都是为你好”;跟孩子谈人生等等。本以为书中会是这样的画风,然而事实刚好相反。 作者是大学老师,她的同事大多数把孩子送出国外留学,同事间经常询问:"什么时候去美国啊?一起去啊!"在这样的氛围中作者也从没考虑过一定要让孩子将来出国留学,她认为她不能替孩子做决定,更不希望自己的一面之词影响孩子对人生的把握。作者说:"他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接触、去判断,究竟要不要出国留学,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当他可以给出理性答案的那一天,那他,就可以出发了,永远都不晚!" 作者叙述孩子在生活中发生的很多成长的小故事,来阐明自己的教育理念。每一个小故事读起来都是那么温馨、可爱,文风也比较幽默,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冷静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当。作者教育孩子没有“满腹经纶”,而是对成长“静待花开”的态度。尊重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事事受孩子牵制。相对于虎妈教育,这是另一种走心的教育,每一种教育都有优缺点,选择哪一种教育方式都没有对错,都是自己的选择。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不焦虑的母爱,同样能够无声地灌溉孩子这颗小树苗,让孩子自由探索长出树枝,家长在区分对错的基础上给与一定的限制,定能让孩子成长为一棵拥有自我的大树。 记得在刚参加工作时,我的领导送给我们这样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孩子是我的”。当时我就想“假如孩子是我的”,我不就是他们在学校时的母亲吗?虽初为“人母”,在教学方式与相处模式上,我都只是一个“小白”。但让我坚定的是对于这些孩子我要有耐心和爱心,少讲一些大道理,多一些言传身教、示范引领。积极参加培训,经常与有经验的教师探讨教学模式。在孩子们遇到疑问时,我细心讲解,一遍不会两遍,两遍不会三遍,直到他学会为止。但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其实孩子更在乎父母对他们的看法。只要父母坚定地爱护和支持他,那么他就是自信的、放松的。 在我的班级有这样一位学生,她的母亲总说她:“脑子转的慢,比较笨,思考问题费劲,不是个优秀生。”导致她缺乏自信、缺乏信任感,课堂表现唯唯诺诺。但本学期经过我对她的开导以及母亲对她的认可,她开朗了,自信了。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她对数学也越来越感兴趣,回答问题积极,完成作业及时,对待事情认真。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正如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李一诺说“经济解决今天的问题,科技解决明天的问题,而教育解决后天的问题。但如果不提前思考和布局后天的问题,就会永远在“今天”处在被动的局面。但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不是带他们学习知识,甚至也不是说明白什么人生道理,而是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以及,带着激情过好你自己的人生--付雪和儿子的故事,就是对此完美的诠释。” 话《三国》论今朝 ——读《三国演义》有感 书籍好比泉水,让人们屡屡畅饮;书籍如同故友,让人们时时“叙旧”;书籍如同阶梯,让人们层层上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刘关张桃园的义结异兄;刘皇叔不分季节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张翼德百万军中取大将首级威猛无比;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死不忘主;孔明七星坛神借东风妙计夜渡江巧借万箭;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震惊天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久久在我眼前浮现。难忘怀,刀剑相交的雄浑之志;犹记得,出生入死的兄弟之情。 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历史让人明理。目睹一次次呕心沥血的竞争,稍有不慎,可能会死于非命;耳闻一回回尔虞我诈的争斗,谁棋高一筹,谁就笑看风云;心悟一个个为人处事的道理:刘备为谋大业,与曹操“煮酒论英雄”,这告诉我们应该避强而行之,不能过分相信他人的话,否则受伤的是自己。诸葛亮求东风后快溜,告诉我们才不外露否则会遭人嫉妒陷害…… 《三国演义》的雄伟壮阔与《西游记》的打杀战斗比起来更现实,“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道尽了人间沧桑;与《水浒传》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比起来更重情义,一百零八将虽聚以义,但最后惨淡收尾,“桃园三结义”亦聚以义,读起来却为刘备痛失手足而潸然泪下;与《红楼梦》的一把辛酸泪比起来,更显得豪迈悲壮了许多。 通读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刘备如果不死,凭借诸葛亮的天下奇计,那天下就可能是大蜀了;曹操如若健在,也许会统一天下,建立大魏王朝,却因为疑心华佗,讳疾忌医,身殒灯灭;孙权凭借优势水军,如若与刘备联手,天下并不一定四分五裂,但猜忌心太重,偏安一隅。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的磨炼,以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最终统一中国,正是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互扶持、军民鱼水、心系国家,才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庆元旦拔河比赛真正的体现了团队的重要性,每次拔河比赛过程中,各个班级的队员以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拔河比赛一开始,气氛异常高涨,参赛队员鼓足了劲,涨红了脸,抓紧了绳,全力以赴,团结一心,努力争夺,为了集体荣誉坚持到底。特别是当双方胜负难分的时刻,尽管大家此时都已经身心疲惫,但仍毫不退缩,而是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这种团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热情的啦啦队在场外高喊着“加油!加油!”震耳欲聋的声音此起彼伏。每一个参赛队员全力以赴,每一颗心都为了长绳上那小小的红线而紧张!每场比赛牵动着老师们的心,更牵动着我们的心,呐喊声中,师生融为一体,师生的心贴得更紧了。每次比赛都展现了学校师生团结一致的良好精神风貌,每次比赛都让我们懂得了团队的重要性! 虽然三国之事已过去千年,但《三国演义》仍是我心中的经典,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它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始终指引着我前行。 从《小王子》中得到的启示 作者 / 长子二中351班芦含玉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小王子》 六年前的撒哈拉大沙漠中,因飞机故障,被迫降落的“我”意外结识了来自B612小行星的小王子,和他一起度过了一段梦幻般、甜蜜的时光,在这短短的一周里,“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许多,感悟了众多人生的哲理,最终,小王子离“我”而去,回到了自己的星球,那个只有三座火山和一朵玫瑰花的星球。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碎的故事啊!小王子为了能够得到心爱的玫瑰花的原谅,不惜生命的代价,一心要回到自己的星球,为她遮风挡雨,这是爱的责任,虽然她的态度很傲慢,但小王子依然爱着她,完全沉浸在她那美的光彩里,不禁脱口赞叹说:“你真美呀!”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虽然她爱虚荣、骄傲、疑心重,还有点爱说谎,导致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但是这朵玫瑰花在他的心中是那么的重要,因为她对于小王子来说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因为他曾经驯服过她,因为他要对她的爱的责任负责! “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用眼睛是看不见事物的本质的。”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灵去发现,处处都有感人的故事。在下雨天,母亲宁愿自己淋着,也不会让孩子着湿;在烈日下,父亲不论路途多么遥远,也一定要将遮阳伞送到孩子手中;在寒雪里,父亲毅然挡在孩子面前,把自己能保暖的衣物给孩子穿,也不会让孩子脸色通红……难道这些事在我们的眼里就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理所当然吗?不,不是的,假如我们能用心灵去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你还会对这些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吗?或许这样,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爱的责任,让父母少费一些心思,多一点休息;爱的责任,让朋友之间多一点信任,少一份争吵;爱的责任,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舒适,多一些温暖。爱的责任,一个每一个人都应当做到、承担的,这是要靠我们大家一起用心灵之间彼此的感情和友情来承担的。 水对心是有益处的,书对人也是有益处的,就像《小王子》这本书对心灵也是有益处的,能够清澈心灵。爱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爱的、爱的责任负责。用心灵去洞察事物的本质,这是狐狸给我们的启示,其实这也是《小王子》留给我们的启示——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