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中秋】中秋 | 且喜人间好时节
2022-09-12 13:53:41 浏览:2468次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称,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礼记》中就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然而对月亮的崇拜与祭祀,一开始是达官贵人的“专利”,直到隋唐以后,日、月的神圣色彩才有所消退,平民百姓也参与到赏月玩月中来。唐宋之时,中秋节逐渐成为了一个民俗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梦粱录》中也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此日三秋恰半, 故谓之‘中秋’。”由于中秋之夜,月色倍明,赏月拜月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人们或邀赏明月、诗酒风流;或阖家团圆、共享天伦;或感于阴晴圆缺,对月伤怀…...天空中的明月,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依靠与寄托,抒发着自己的欢与喜、愁与悲。
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中秋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这意味着,今年中秋当晚赏月,只要天气晴好,我们有可能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助理研究员汤儒峰介绍,今年中秋当天,可以欣赏到农历八月最圆月,也就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最圆月出现的具体时间是9月10日17时59分左右。实际上,“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这一现象并不少见。专家介绍,从2021年到2023年,连续三年中秋都是这样。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00:4

十五的月亮分外明朗,作者独自在夜值,思念着友人;而两千里外的老友,想必也在赏月,思念着作者。作者以己之心,推友之心,对友人的思念,跃然纸上。
月亮在中秋节时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但它经历的阴晴圆缺又有谁知道呢?作者在中秋月的“皎洁”中想到了“阴晴圆缺”,但没有沉迷于感伤之中,一句“且喜”很是洒脱,末句的“常见中秋月”更是体现了其对中秋佳节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