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 期 / 第4版:4
品味《活着》
□  傍晚读书

      在1990年,余华有幸听到了美国民谣《老黑奴》,歌曲中的老黑奴历经一生磨难,亲人纷纷弃他而去,然而他从未对命运抱怨,从未丧失勇气。 老黑奴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余华,他决定创作一部关于苦难的小说。

  1992年,余华的小说《活着》问世,荣获国内外诸多奖项,销量逾2000万册,更被著名导演张艺谋搬上大银幕。 品味《活着》,我们会发现,历经人生七苦,活着才是最大的幸运与勇气。 余华在自序中写道:“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记录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德国《柏林日报》曾评价:“《活着》的价值无法用任何评论的词语来形容,‘伟大’这个词语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 如果你觉得活着很难,不妨看看福贵的一生,或许能帮你找到开启幸福的钥匙。

  时间,是最为有力的证言,因为它能悄无声息地改变一切青年时期的福贵,为富家公子哥,挥霍无度,放浪不羁,一人饱暖,全家无忧。 岁月流转,他逐渐变得勤勉节约,处事沉稳,乐观坚韧。

  时间无言,却见证了世间万物的变迁。曾经不解的,如今豁然开朗;曾经厌恶的,如今深感理解;曾经难以释怀的,终究有一日能够坦然面对。 天道自然,地性本然,人性使然。有些改变与欲望,急不得,待到时机成熟,自然水到渠成。

  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福贵赌博,败光了所有家产,一夜之间,生活从富贵转向清贫。福贵一家不得已搬进了茅草屋住,穷得响叮当。他娘跟他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点儿也无所谓。”钱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有钱人。钱多有钱多的活法,钱少也有钱少的活法。只要过得开心,穷点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人要是累得整天没力气,就不会去乱想了。沈从文先生说:“我一生最怕是闲,一闲就把生命的意义全失去了。”福贵从少爷到农民身份的转变,为了养家糊口,选择种地为生。人一旦过于闲逸,杂念就会偷偷产生。人活得太闲,杂念从生,最终会成为一种负累。闲得太久,行动越来越慢,心志越来越懈怠。忙,是治愈胡思乱想的良药。人一忙起来,身体劳累了,反而无暇顾及到其他。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福贵从人生壮年一直走到晚年,亲人们接二连三的离世让他心碎不已。他失去了最爱的父亲母亲,恩爱的妻子也先他而去,连儿孙们也都各奔东西。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里,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绝望,反而带着全家人对生活的希望,坚定不移地活了下来。困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失去了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生命就像一条单行道,只能向前走,无法回头。人生路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福贵的儿子有庆为了救春生的妻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面对昔日的战友春生,福贵坦诚地说道:“你欠了我一条命,来世再偿还吧。”当爱女凤霞离世之后,福贵将女婿二喜视为己出,两人相互扶持,共度余生。然而,二喜最终死于意外事故,留下年幼的孙子无人照料。尽管命运如此残酷,福贵从未以怨报德,而是默默承受,尽心尽力地抚养孙子长大成人。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米开朗基罗传》说过:“世界上唯一真实存在的英雄主义,便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高山、难以横渡的河流。愿我们能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将生活给予我们的惊慌失措,转化为从容淡定的力量。

  做人还是平常心就好,争这个争那个,到头来只会把自己赔进去。福贵望着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离世。有的倒在战场上,有的因病离世,有的遭遇意外,有的选择了自杀。然而福贵虽然家财散尽,也没混出名堂,但却活得够久。年轻人总爱心高气傲,争夺财富地位。

等到年长些才明白,过着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美国《西雅图时报》曾评价:“《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误导的命运如何推毁人的生活。”

  你说生活太苦,活着太累,读完《活着》,心里便一点委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