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期 期 / 第4版:4
最是故乡月儿圆
□  魏慧梅

      近了,近了,一年中秋月圆时。

      随着月亮渐次丰满起来的,是一个很快被提上日程的想法,那就是回家。

      一想到中秋,就联想到一轮满月喷薄而出,驰骋苍穹,洒下一地清辉。月光柔情似水,遍布大千世界的城市、村庄、山坳、街道,世间的一切好像都被凝固了。想想都是美丽的、浪漫的。

      不知不觉,那记忆中的故乡中秋渐渐浮上心头。

      中秋之时,硕果飘香,庄稼待收,村里最热闹的就是“打月儿”。八月十五前好几天,妇女们就早早发好了白面,剥好了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芝麻仁、从树上挑选了又甜又大的红枣,切碎拌成馅料。人们把面剂子做成圆圆的坯子,用印着广寒宫、玉兔、桂树的图案或是刻着花好月圆、吉祥如意字样的模具压制成形,用干柴禾把鏊架在火上烧得又红又烫,这时是打“月儿”的最佳时机。在鏊上把“月儿”烧得两面金黄,然后再放入炉壁内烤得酥甜香脆。大的月儿由一口锅大,用来祭月,小的月儿大约有手掌大小,就是纯手工制作的月饼。妇女们一边打“月儿”,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男人们在一旁劈柴烧火。这时,月饼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着,炉火映着人们幸福的脸庞,也映衬着丰收的喜悦,真是最美不过人间中秋!

      月上柳梢头,月下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纯洁的童话世界:依山傍水的村庄几间青砖红瓦交相辉映,在月光中愈加诗意朦胧;几只被秋风摇曳的红枣,上下翻飞,跳着舞着;伴随着牛的嘶鸣,一串串牛铃声响起,穿透到夜空中,拖着长长的满足的韵味;一个土灶下,干柴发出“噼噼啪啪”的烧火声,一口老锅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青烟袅袅,缕缕烟气在空中缓缓升腾。这时,天色向晚,夜色蒙蒙,一切都是那么安详和静谧!

      月缀夜幕,满载着团圆与喜悦。月圆之夜,还有数不尽的趣味和欢乐。常记得,母亲总是把做好的大“月儿”放在方桌的中心,拿碗舀上半碗米,插上几支香,周边盘子里悉数摆上自家种的苹果、黄梨、柿子、葡萄。这时,由家中长辈先祭月,接着是父亲和母亲祭月,完了是兄妹们从大到小轮流。祭月完毕,大“月儿”就像赋予了神力,母亲用刀小心翼翼地切开,依次分好,大家就可以随意品尝“月儿”了,寓意吃到“月儿”的人会有好运降临。这时,家中倘有没回来的亲人,会留下几块。这时,月儿升得越来越高,洒下一院的清辉。祭月完毕,大人们烧得一手好菜也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谈天说地,孩子们开心地吃着笑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待到很晚,一家人还在赏月说笑,孩子们玩着“追嫦娥”的游戏意犹未尽,都舍不得离去。这时,夜色凉沁沁的,像是从高处泄下来的清泉,一汪汪皎若琉璃,溢满心田。那时我常常注视着沉默不语的月影,想广寒宫里的嫦娥也在思念自己的家人吗?她到底能不能看到我们?一轮又亮又圆的皓月,就这样把很多个记忆连缀起来,牵动着情思,在很多个夜晚和亲人联结到一起。

      故乡月圆,寄托着美好、纯真和心底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说文》里有言:“圆,全也。”团圆,最是人生幸事;圆缺,亦是人生常态。圆圆缺缺,这不正是我们的人生吗?人生不就是在快乐悲喜、相聚离散间轮回吗?人间的苦涩、寂寞、心酸,亦或快乐、欣喜、感动等等,我们匆匆经历的或许正是人生圆圈的一条弧线,那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向善向美而行,一颗被亲人牵挂的心灵将会充满温暖和力量,永不会孤寂。中秋在即,希冀“人长久”“共婵娟。”,共沐“月光”盛会,期待花好月圆。

      故乡月圆,是一段乡愁。漂泊他乡的日子,心底缱绻着最温柔的一角。乡愁是浓得化不开的一杯烈酒,时不时沾点儿,一边回忆、一边品尝;乡愁是一块月饼,品尝了人间心酸的你总在回味故乡的味道;乡愁是母亲站在村口目送的眼神,充满怜爱与不舍;乡愁是母亲深夜的叮嘱,小心翼翼又语重心长……心的某一处,又开始触动了,越是年龄大,越不经思念,终于深刻体会到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离离游人愁,笼罩在心头的是故乡的那迷人的秋色与暖暖的乡情,听听那声音,在月与月的尽头,照亮了归人回家的路!

      拾起行囊,归期在近,我的心变得滚烫。我多希望踏上那梦中的土地,回到老家斑驳的门前,听听那久违的乡音,看见母亲慈祥的笑脸…… 

      最是故乡月儿圆,那圆圆的月儿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