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 期 / 第4版:4
端午时节议巾帼
□  李会斌

      我们常说一个词巾帼英雄,用于赞颂某位杰出女性。巾帼一词出自《晋书》:“亮遗懿巾帼妇人之饰以辱之”,《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计羞辱司马懿引其中计的策略。巾帼在古代是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后“巾帼”便作为女性代称,广而用之。

      历史上以南宋为界,前后两个时段的中国女性形象以不同面貌出现。程朱理学成熟于南宋朱熹(1130-1200年)时代,以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理论为典型代表,理学束缚了中国特别是中国妇女的发展。宋以前,中国妇女的形象是开放的、积极的、高大上的,即使形象不怎么“伟光正”那也是台面上的人物。武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镇守娘子关的唐高阳公主、抗击金兵的梁红玉(其夫是抗金名将韩世忠),文有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文史学家班昭,“进藏第一人”文成公主,她们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子,“女神级”的存在,令多少后人无比敬仰这些女子,暗合着那句戏词——谁说女子不如男!对了还有,颜值的代表——四大美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当然,最具代表女性是女皇武则天。女人做皇帝,这比欧洲诸国有名的伊丽莎白、叶卡捷琳娜等早几个世纪。武则天自名武曌,祖籍山西文水(文水是个神奇的地方,出了两个“名女人”,古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后有革命烈士刘胡兰),在位15年(690年—705年),名为武周实乃大唐,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这里专门说一下相对陌生的班昭。班昭(约公元45年-约公元117年),字惠班,又名班姬,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可以说班门基因强大,都是风云人物。汉和帝在位时,多次召班昭入宫,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妥妥是女人被称为“先生”第一人。因嫁与曹世叔为妻,故后世称其为“曹大家”。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续写《汉书》(与《史记》齐名),曾以其文采打动皇帝,使哥哥班超(出使西域)回归洛阳。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班昭博学多才,品德俱优,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班昭的文采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中,总共七篇: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原来是用来教育自己家女儿的,后来被很多人家抄去,也来教育自己家的女儿,时间一长,全国都流行了。在东汉皇帝频繁更换的局面下,邓太后一直临朝听政,以女主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与机要,竭尽全力地尽忠。班昭年逾古哮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封建社会里,才学出众的班昭,好似一株冲寒怒放的奇葩,她是古代妇女智慧的代表,也是古代妇女的骄傲。

      在宋之后,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妇女的形象逐渐暗淡甚至低下,消失在历史舞台。出镜的大都是庙堂之高帝王后宫的皇后妃嫔,如马皇后、孝庄、慈禧,江湖之远的民间烟花,如陈圆圆、柳如是、赛金花,要么高高在上神神秘秘,要么身份低贱,大众视野的或者说“中产阶级”优秀女子基本消失。后来,盛行妇女缠足小脚病态美,中国文明从此走向封闭,逐渐被欧洲西方文明超越。西方认可的对世界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四大发明”都是在宋之前,宋之后再没有重大技术创新。大量女性形象再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清末民国时代,革命、知识女性秋瑾、向警予、宋庆龄、石评梅、林徽因、丁玲……直至今天刘洋、王亚平们遨游太空。可以说妇女的形象地位直观表象就是中华文明从开放包容大度走向封闭落后腐朽直至觉醒崛起的曲线图。

      受传统观念影响,男尊女卑,红颜祸水,“女人亡国论”充斥着史学界。妲己之于商纣、褒姒之于西周幽王,貂蝉西施都是“美人计”的牺牲品,杨玉环更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使盛世大唐一蹶不振。鲁迅在《且介亭杂记·阿金》对“女人亡国”有精辟的论述: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是不会有这么大的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由男的负。但向来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新中国发展的人口红利,有一半来自妇女解放运动,而掀起这个伟大运动的就是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中国女子大学成立时,毛主席在开学典礼上强调“中国的革命运动,以及将来的新中国建设运动,决不能缺少妇女。”在给《中国妇女》的杂志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东升。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毛主席还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伟人的论断就是历史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