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7 期 / 第4版:4
赵家庄的记忆
□  秦玉贵

      1949年,经过全民参战的八年抗日和三年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兵荒马乱的生活终于过去,人们分明感受到了蕴藏在安静中的幸福。

     出了色头村南不远路向东折,随着梯田不断上坡,然后路向南拐,路东有座大庙,庙门紧锁。再向前走不远,路西有个大圪联就是赵家庄小学。这个大圪联空荡荡的没有住户,北边有5间土坯楼房,西3间东2间相连,西3间为教室,东2间做宿舍兼厨房,西南角有两间破小平房,大门在东南角上。那时的赵家庄小学,学校不大,却管辖着赵家庄、王家庄、刘家庄、吴家庄和陈家庄等五个山庄的学生。学生不多,不超过20个,没有女生。王家庄离学校较远,只有一个学生叫王反只,上学时住在刘家庄姥姥家。记忆中陈家庄有个陈保珠,吴家庄有个吴迷眼,二人相跟着上学回家。出校门向东有一条路,下坡过河就到了刘家庄。校门外路北有一个四方大院,院门在南七间房子的中一间,深深的门洞,高高的楼顶,里边住着一户油漆表糊匠赵消气。路南是个树林坡,稀稀落落长着一坡树,树不高,叶不茂,坡上的土层年年雨淋水冲,坡面低了很多。各种树木的根因失去土的掩护裸露了出来,一个个像奇形怪状的虬龙爬在地上,孩子们经常来这里玩耍,有的树根都被磨得没皮了。

      在赵家庄小学生活的时间虽不长,仅仅一年多一点,却留下了许多终生难忘的记忆。那时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国家工作人员实行薪米制,父亲每月领4斗米,在赵家庄小学吃米饭的时候特别多,早上稠饭,中午稠饭伴小粉吃葱花饼或拨刀猫耳朵,晚上菜饭或米汤。有饭没菜时间长了也不行,我和大哥跟着父亲一月一次地回家背菜,冬春天背萝卜山药蛋和大葱老黄菜,夏秋季背南北瓜和嫩豆角,还需要取一些玉米、大豆、榆皮面等。走的路线是尽量东南打西北,避免东西和南北。出村沿着义合背、毛红坡、土门岭,在天神岭望着郜村崔庄口,过村钻进董家沟到峪只,上山就能远远看见色头和赵家庄了。父亲说,这是一条路程最短、线型最直、坡度最小的路。为了照顾我们兄弟俩不大走过长路,父亲在选择路线时也费尽了脑筋。现在展开长子区划地图看,原来义合背、土门岭崔庄口、董家沟、赵家庄都基本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三番五次地走,也学到了新的生活知识。首先是在毛红坡捡到了拳头大的“火石”块,毛红坡的山坡上有很多单独存在的晶体状的火石块,光滑、透灵、发亮,似玉非玉,在村里的大石头上只能找见玉米粒大的小火石块,还是挤夹在岩石内抠不出来。其次是在西张沟、郜村、崔庄、董家沟、峪只一带,在路边的田地内种着成片成片的茴香苗,空气中充满茴香味。农历六七月间,茴香苗正在开花结果,抑或有成熟待收的老茴香。用手摘几粒老茴香果在嘴里嚼,愈嚼愈香甜。已经走进色头村了,手上还有茴香味。在赵家庄碾玉米面和大豆面时见到了古老的农耕文明“穿心碾”。

  父亲不但有点文化,也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从老家背来的瓜菜吃完了,父亲带着去麦茬地里拔灰灰菜吃。我们在学校没菜吃,家里的菜吃不了,又无法一次全拿走,秋收的萝卜山药蛋又最怕冻,父亲在炕上铺了厚厚的一层谷糠,把萝卜山药蛋堆在上面,再往上盖了一层厚厚的谷糠, 就像人在床上睡,下面铺着床褥,上面盖着厚棉被一样。没想到冬天来取菜时,萝卜山药蛋冻成了小铁蛋。

  在儿童时代的记忆中,从赵家庄去刘家庄,路程不远,下坡过河就到,河不算大,河上没有桥,牲口过河淌着水走,人过河踩着石头走,不脱鞋不湿脚。刘家庄村西口路南有座奶奶庙,坐西向东,正殿三间,后退式南北角殿各一间,没有院墙和大门,庙东迎着正殿有戏台。总的印象是刘家庄北有山,住户挨山朝南向东布局,院外有路,路南是沟,沟内有河。刘家庄人爱唱戏且有戏箱,年年自演自赏闹窝班,唱落子调,是长子县东南乡有名的戏窝村,有时一年能演两三次,闹窝班时我们天天黑夜和赵家庄人相跟着去看戏,看戏人挤得满满一台地。剧目主要有《松朋会》《马五收陈朋》《两狼山》《哭头》《三劈关》《雷振海征北》等。过元宵节时爱耍狮子、闹牛斗虎,记得去刘家庄看戏时,透过北角殿的窗格能看到里边的东西,王反只说是闹牛斗虎时的皮毛和头型的道具。

  从刘家庄向东上山,下山就到了长治县的师庄。农历七月师庄有个古庙会,色头南五庄一带的人们有很多人要去赶会。从刘家庄到师庄,要翻过的大山,当地人叫杨家岭,山很高,松林茂密,林中有很多松菇。父母亲去赶会,来时采来了两大篮松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鲜嫩的松菇。松菇很好吃,似肉非肉,因为菜里有松菇,大家都要多吃一碗饭。松菇晒干后吃了好几年。

  就在父母亲去师庄赶会这一天,父母亲赶会走了,三弟哭着找母亲,我和大哥引着三弟向刘家庄方向走去。赵家庄东口路南有块夏打麦子秋打谷子的场地,场地里有辆铁轮车,看见车子,我们找到了哄三弟不哭的机会和办法。让三弟坐在车厢里,我们拉着车在场里转,果然三弟转哭为笑,而且扒着车厢站了起来,这一站不打紧,而车厢失去了平衡,连人带厢翻下车来,把三弟扣在了车厢里,头部碰了一个血窟窿,留下了终生不长头发的伤疤。原来南五庄的车厢和家乡的车厢不同,是用粗荆条编成的长方形筐子,筐底的中心有个大方孔。车下架负重的木横轴中部装有一个3寸高的短木桩。筐底的方孔套在横轴短木桩上,筐一但倾斜,车厢就会翻下来。

      多年后才知道,原来那时南五庄人说的杨家岭,就是历史悠久、文化重厚、华夏敬仰的人文始祖神农氏炎帝教民农耕试种五谷的神农城,古往今来通称羊头山,古籍上有记载,民间有传说。炎帝、羊头山这么大的名号,70年前的当地人为什么要叫做杨家岭?为什么要用杨家岭掩盖羊头山?“杨”和“羊”同音,说杨家岭就是“羊家山”,羊家山就是羊头山也算有点道理。

  那时听父亲对母亲说,杨家岭(羊头山)西麓,刘家庄东南的山沟里有个全神沟,全神沟有座佛爷庙,老佛爷慈眉善目,端坐神台,左手中立着一只灰鸽子。庙不在大有神则灵,香火不断,烟炮常鸣。传说岭南有个猎人,黑夜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走进佛爷庙时,看见老佛爷左手中的灰鸽子飞走了。不出半月,猎人无病而终。这个传说给人以震摄,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图财害命,哪怕是一只兔子、一只野鸡、一只蚂蚁……但在这个传说中,老佛爷掩盖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杨家岭和老佛爷是罩在羊头山和炎帝面前的一层厚厚的遮挡物,只有揭去这层遮挡物,羊头山和炎帝才能光芒四射。

  近年来,炎帝和羊头山已成为研究和探求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发祥地的源头,逐渐成为国家级的旅游圣地,炎帝受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尊崇和拜谒。

  记得那时父亲对母亲说,前些天,他也做了一个猎人的梦,梦见老佛爷手中的鸽子飞走了。他心里十分害怕,害怕好人也会有猎人的结果,但不敢和母亲说,怕母亲更害怕。三个月后,父亲心里渐渐放下了此事,心情趋于平静,才把梦说给母亲听。父亲70多岁时,又把这个故事说给家人和老家的乡亲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