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 期 / 第4版:4
商周之变与辛甲封伯
□  魏跃斌

      回望长子千年古县的历史,辛甲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

      探寻商周王朝更替的历史,辛甲是一个在甲骨留下深深印记的名字。

      这个长子信史第一人,究竟是如何走进历史,走进长子的呢?

      商末纣王时代,王朝已延续了五百多年,王位的传承已进入第三十代,四周源源不断的朝供,让殷都富裕而充沛。万国来朝,万民归顺,承平日久,纣王的生活越来越豪奢。在宫中挖池注酒,悬肉于林,与宫女近臣赤裸游嬉其间,饮酒食肉,好不快活;纣王的祭祀越来越频繁,祭祀的规模越来越大,人牲、畜牲的需求越来越多。纣王自我感觉很好,聪明睿智善辩,强壮勇武果敢,在朝堂是把最善辩的大臣驳的哑口无言,把最强的将士掀翻在地。我是王,我是天生的王,我无所不能,我的天下广袤无垠,我的臣民无以数计,我的财富无穷无尽。我岂止是王,我是帝,我就是被恭谨祭祀的帝,我叫帝辛。

      自封为帝的纣王荒于朝政,醉生梦死,骄奢淫逸。听说九侯的女儿美丽,便逼迫九侯献女入宫,谁知这女人入宫后不喜纣王淫乐,不讨纣王欢心,惹的纣王怒而杀之,纣王又怨女及父,逮住九侯,把他扔进沸鼎中煮成了肉酱;鄂侯忧愤难抑,与纣王谏诤于朝堂:王啊,九侯勤勉敬国,劳苦功高,位立三侯之一,这样动辄被杀,要失天下民心呀!纣王怒火中烧:来人,把鄂侯处死,把尸体剁成碎片,晒成肉干。西伯侯周文王听说此事一声长叹,竟被人谗言与纣王,纣王拘西伯文王于羑里。纣王的叔父比干也来苦心劝谏:王啊,要体恤臣民,勤于国事,善待天下呀!纣王实在厌烦的不得了了:叔父,听说圣人有七窍,我要看看你有几窍?说罢,一群武士蜂拥而上,摁倒比干,剥衣刨腹取出比干的心脏献给纣王。

      辛甲是商朝的太史,他知道太祖商汤创业的艰难,也知道人民生活已苦不堪言,他怎能眼睁睁看着王朝日渐颓废而无动于衷呢?纣王自以为聪明绝顶,目中无人,所以他常用先王之典隐喻上谏或看着纣王高兴时巧言进谏,但纣王似乎对这些忠言充耳不闻,甚至反感。他觉得他贵为无上之帝,为什么不能为所欲为呢?纣王知道,辛甲已进谏七十五次了,他已厌烦了他的进谏,若不是看在他封国美女妩媚柔顺的份上,他早把他杀了。已经杀了两个侯了,他该知趣些了吧。

      七十五谏而纣王不纳一谏,九侯、鄂侯和比干的惨死,让辛甲彻底丧失了对纣王的期望。他已是个不可救药的人,大商这五百多年的基业要毁在他手里,我不能再辅助这样腐朽王朝的昏君。这个时代需要改天换地,那么谁又是这个新时代的领导者呢?

      被囚羑里周文王充满了恐惧、焦虑、无奈和无聊。儿子伯邑考已被纣王蒸食,自己还被迫吃下他的肉,想起这些,他心痛如绞,自己能不能活着离开殷都,他不知道。闲暇时,他潜心推演六十四卦,想通过研究占算之术来预测自己的命运和周邦的前途,了解和掌握这世事运行发展的规律,聊以排遣囚禁的无聊和恐惧。商王朝已传承五百多年,这么腐朽堕落的王朝,还要继续传承下去吗?

      其实焦虑、恐惧的何止周文王,周邦的王公贵族也是一片恐慌。文王带领周族已几十年了,他聪睿广博的智慧,卓越前瞻的领导能力,引领周族开疆拓土,发展生产。周族能有今天离不开文王呕心沥血、宵衣旰食的辛勤劳作,周族不能没有文王的领导,必须把他救出来,大家商量着营救办法。大臣们找来了“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还有“黑豹”这些非常珍稀之物,他们又找到辛甲,辛甲的封国在有莘。有莘是个盛产美女的地方,鲧之妻也即大禹之母和商汤王之妻都是有莘氏女,周文王妻太姒也是有莘氏人,女婿蒙难来找老丈人家自然靠谱。辛甲知道该怎么来对付纣王,他挑选了有莘氏美女交给周的使者。他也想救文王,因为他在文王身上看到新世纪的希望。

      丰厚的礼物让纣王喜不自禁:好珍贵的礼物啊!只一件就足可以换释文王,更何况你们送了这么多呢!(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史记·周本纪》)

      周文王走出羑里,获得了自由。

      七年的囚禁,儿子的惨死,周文王对商纣产生了刻骨的仇恨,他与这个王朝已势不两立,他要推翻这个荒淫腐朽的王朝。他回到周邦,普施仁政,遍揽贤才,广结盟友。许多不堪商纣暴政的官员百姓纷纷投奔周邦,周邦的势力不断壮大,翦商大业日趋成熟,生死大战不可避免。

      公元前1046年2月22日凌晨,天色微明,寒雨淋漓,率周军来到殷都近郊牧野的周武王(周文王已死)向他的军队宣誓:今天我们代表上天来惩罚暴虐无道的商纣,周邦的将士们,拿起你们的武器奋勇杀敌,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尚书.牧誓》)。周军向聚集于此地的七十万商军发起猛攻,人数众多的商军早已离心离德,一盘散沙,一战即溃。完了,完了,纣王真没想到统御中原大地五百多年,强大无比的大商王朝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望着潮水般涌来的周军,一筹莫展的纣王登上了储存宝物的“鹿台”,他把贵重的玉器堆放在身边,佩戴五枚“天智玉”自焚而死,他用这种悲壮的行为为商王朝做了最后一次祭祀。

      商亡。

      周立。

      从西土小邦成为主宰中原大地的王朝,这是周文王在多少个日日夜夜胆颤心惊苦苦谋划的大事,虽然此时他已仙逝四年,但他的儿子周武王已完成了他的夙愿。武王颇有才干,周公等一帮老臣尽心辅助,殷商投奔而来的一些贤德高才也委以不同的职位。辛甲还是干老本行——周朝的太史,他封为“长子伯”,封国在古域长子,那里在周文王“西伯戡黎”时已归顺周邦,曾是尧王故里,丹朱封地。封国的事自有儿子和家臣们在打理。辛甲在朝里有忙不完的事。武王和周公都是谦躬勤谨之人,臣僚们也都在为新王朝兢兢业业工作,王朝井然有序,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边远的地方仍有商的余孽不服新朝,东夷就是最为突出的一个。周公决定出征东夷,但他对东夷有些陌生,如何征伐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他想起了辛甲,辛甲长期担任殷商太史,对东夷了如指掌,周公问计于辛甲。辛甲知道,东夷各邦,奄国最强,九夷最弱,若先攻奄国,奄国必会纠集其他各部落联合抵抗,以周之兵力,千里奔袭,胜负难料。若先攻九夷,其他各国则会观望不前,放任不管。辛甲建议周公先攻九夷,先弱后强,然后各个击破。周公对此大加赞赏,依计而行。东夷之战,周公大胜而归。

      辛甲勤勤恳恳上朝,衷心竭虑履政。商纣的荒淫无道,拒谏怠政让辛甲记忆犹新。帝王权臣如果闭塞言路,偏听偏信,必会使国亡政息,让历史悲剧重演。他深感殷鉴不远,应以史为镜,要让帝王广开言路,倾听朝野治国良策,多施善政;要让百官敢于进谏、以针砭时弊为己任,辛甲倡导设立了“官箴王阙”,收集官员的善政良策和批评意见。武王和百官都支持他的做法,武王还亲自撰写提交了《大正箴》,告诫主管刑狱的大正官要心怀戒惧,公正判案。百官也纷纷递交官箴。辛甲认真审阅着一份份官箴,他知道这里边凝聚着百官的智慧,蕴藏着治世的良策。在这一篇篇官箴中,他最推重田猎官的《虞人之箴》,《箴》中写到:“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大意是:大禹皇帝足迹所至,把辖地画为九州,又开启水陆通道,让百姓住有居所,祭有祖庙。牲畜兽禽,也有丰茂的草原生息繁殖,能够与百姓和谐相处,互不打扰。夷羿本是夏之部落首领,弑夏登上王位,贪恋渔猎,把国家忧患放在脑后,却迷恋捕杀公兽母兽。用武力过度杀生,会损害国家的元气。作为田猎官,斗胆劝诫国君不要这样。

      这篇《虞人之箴》字数不多,语言朴实,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微言大义,振聋发瞶。几千年来,被世人称颂不绝。而辛甲也因推重此箴名扬千古。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辛甲去后的三千多年里,长子这片肥沃的大地始终是人类活动的热土,有无数的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有许多人演绎了许多故事传颂在民间,还有许多人做出了许多业绩记忆在史书,但辛甲无疑是长子史记中排在最先、最早、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