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期 / 第4版:4
张正军的快乐人生
□  杨建国

       快乐,是人们共同向往的生活目标和精神境界。每个人都会拥有快乐,只是收获快乐的方式、意境各有千秋。有的人在权利的追逐中寻求快乐,有的人在物质的享受中体味快乐,有的人则是在广泛的兴趣爱好中营造快乐。张正军即为后者。

  出生于1958年12月的张正军,是长子县宋村乡王郭村人。他参加工作30多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在什么单位工作,都倾注了爱心,付出了艰辛,也品尝到了其中的快乐。他在农村插队,是个好知青;在乡镇团委工作是个好书记;在老干部局工作热心为老干部服务;在政协工作,认真履职,不辱使命。特别是到县政协担任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调研中,他非常关注民生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了多件提案,就本县社会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提出了重视教辅书发行问题,医保施行中的问题,打击盗窃文物行为等许多建议。尤其是和几个委员一起到城北白鹤观碑处考察,写出了“我县白鹤观碑亟待保护”的社情民意信息上报,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30多年的工作实践,带给了他丰富的阅历,也使他真切地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正军从小爱好绘画,13岁在甘肃省甘南地区舟曲县一中读书时,“文革”气氛浓厚,老师让他办黑板报,插图多为工农兵形象,宣传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宣传向雷锋同志学习。在绘画中激发出了他的兴趣,半个月出一次,慢慢地在学校小有名气,兄弟班级搞宣传也请他帮忙,形成了写写画画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他在农村插队时,寒冷的冬天,除了农田基本建设外,生活枯燥单调,村里一年也看不上几场电影,寂寞的长夜中,他以习练画兰打发时间。画老农形象(素描),摹画连环画,直到参加工作也没有放下。近几年,他着力山水国画创作,非常着迷。说到给水墨画上色也很有意思,每次画成后,砖红色怎么也上不好,染在白纸上很亮,上到画上后就发灰了,成了多日的苦恼。有一次,他到河北省邯郸市逛古玩城,在一个店里看到一位老先生给作品上色,他谦虚地问老先生,砖红色怎么配制呢?老先生笑着说,配制中药总有提气的一味,染料也一样,加上朱膘,就行了。他顿开茅塞,恍然大悟,回来一试果然奏效,色彩鲜亮,这个难题解决了,让他高兴了好几天,并创作了几幅作品。近几年,他创作了水墨画五六十幅,参加省市老年书画展。他作画时,思想集中,气血平和,情绪舒宽,“形哀乐,舒怀抱,写豪情,寄远思,”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了。

  1976年他到甘南舟曲县丰迭公社好地坪大队插队,那是个藏汉集居的村落,处在原始森林的边缘地带,仰首不见天,腑眼不见地。当时条件很艰苦,尤其到了第二年,国家给知识青年供给粮食由每月45斤,降到一半,另一半靠工分挣,他当时做生活管理员,点上共有12个人。那时,生活很苦,有时候一个月见不上荤腥,后来想,守着这样的大山,还愁没有野味?于是萌生了打猎念头。当时,村里民兵有枪,插队的村子是个大林区,老支书60多岁,是远近闻名的好猎手。高高个子,黑黝黝的脸膛,一双鹰一样的眼睛,有一杆“老七九”,枪响鸟落,百发百中。正军在学校时参加过地区级射击比赛并得过大奖是把好手,两人一拍即合。有一次半夜摸上山,打了2只黄羊,2只大野猪,由壮汉子抬下山来,全村沸腾了。男人支起大锅,宰杀收拾,女人烧火疱煮,每家每户都分得了肉,那个香劲就甭提了。老支书发话,搬出自酿的青稞美酒,又香又辣又绵,大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晚上,架起了篝火,全寨男女,跳起了藏舞,豪放与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秋日的山寨在一年中是最美丽的,硕果挂满枝头,田野一片金黄,蓝天白云下,绿茵茵的草甸上山花盛开。劳作之余,他和藏族青年策马飞奔在空旷的草原上,身体上下颠簸,心儿随风飘荡,不时唱着自编的知青歌曲,歌声与呐喊声混杂在一起,待信马由缰筋疲力尽,夜幕中归来,把豪情与奔放永远留在那片深情的土地上了。2012年舟曲县遭受百年未遇的泥石流灾害,半个县城荡然无存,他心系灾区,踊跃捐款、捐物,表达自己对第二故乡人民的一片爱心。他还说要抽时间到甘南舟曲县,看看遭受泥石流灾害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重新建设而成的新舟曲,完成30多年的夙愿。

  正军出生在舟曲县,县城南面是闻名遐迩的白龙江,大江东流滔滔不绝,汇入下游的嘉陵江,从河南岸看县城,轮廓似一艘大船,舟曲由此得名。他从小在江边长大,初生牛犊不怕虎,小时候就在大浪中玩乐。回到长子后,他常常在精卫湖、皇明湖、韩村水库等地畅游,20多年来从未间断。游精卫湖,他一口气能从大坝到铁索桥游个来回,就像没事人一样,可想而知,他的体力、耐力是不错的,这都是从小打下的基础。有一次,他和朋友在营里村后的雍河边高灌站石砌的池中钓鱼,看见有个六七岁的儿童在水边抓虾,不小心掉进池里,头部不时冒出水面,危急时分,他一边跑一边脱掉上衣,一个猛子扎到水底将小孩托上水面,朋友赶忙一把抓住小孩拽上岸来,救了这个小孩。不一会小孩母亲从莫村赶过来,千恩万谢感动不已。游泳不但锻炼了身体,还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真是其乐无穷啊。慢慢地他的同事建国、有智、志宏、满红等也加入到游泳的队伍中来,领略大自然赐予的放松与快乐。仰泳时头枕波涛,面向蓝天,目视白云,顿觉心旷神怡,快乐之极。

  垂钓是他的另一个爱好。每当节假日,他早早地收拾鱼具,骑着摩托,奔向水边。春柳依依,夏鸟嘤嘤,秋韵款款,在这样的美景中垂钓,本身就是一幅画。说起垂钓,他的“钓龄”比工龄还长,孩童时就有兴趣,长大后钓兴不减,钓技日长。多年来,他摸索出了垂钓之术,常常有所收获。他从垂钓中,感悟出了人生的道理,钓鱼首先要知鱼情、水情,还要考虑天气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这就像做事一样,要未雨绸缪。他说垂钓要经得住日晒雨淋,耐得住饥渴寂寞,虽然辛苦,可在上钩、遛鱼、操鱼时,真是眉飞色舞,心花怒放。别人往往羡慕其钓鱼之乐,但跟上他风吹日晒了一天,空手而返,从此闭口不提钓鱼。真是有苦才有乐,快乐吾心知,人生不也如此吗?

  张正军非常酷爱收藏,尤其是从岗位退下后,走南窜北,寻寻觅觅,在鉴赏、把玩、收藏中尽情享受乐趣。正军说,古代艺术品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似乎是阳春白雪,“王谢堂前燕”,其实不然,有道是百年无废纸,老祖宗的确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只需要带一双发现的眼睛,一个平常的心情。  他又说,对于一个成熟的藏家而言,需要有一定的眼力、财力、定力,换句话说,要想有所获,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鉴赏力是第一位的。其次,要有点财力,可以以藏养藏,还要有平常心态,持之以恒,处事不惊,从零开始。有道是,依靠知识,积累经验,体验文化,判断价值,小有所获,享受快乐;增加才智,感悟历史,提升品位,终有所成。对收藏而言,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侧重一点。就拿瓷器来说,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宋元时代的名瓷,明清时代的美瓷,再到民国的彩瓷,可以说时间跨度大,品种繁多,他以崇敬的心情来看待文物,热爱文物,他常说,收藏要量力而行还要遵纪守法,通过收藏,收获快乐是最重要的。他写了一首诗言志:“窑火越千年,人臻于化境,尔辈踌物前,有梦才是真”,抒发了热爱文物、钟情收藏的情怀。

  正军一生爱好广泛,兴趣涉猎颇多,根雕也是其中之一。他常游历山水之间,碰上奇特的树根就带回家,在他眼中山水皆有思想,奇根也有灵性,通过粗加工和细加工,一件作品就完成了。为此,他没少吃苦,但乐此不疲。说到根雕,常与同行争得面红耳赤,他主张根雕自然天成,可为七分天然三分人工,不主张刻意与俱像,如果动刀太多,就破坏了原形,游离到木雕了。应天然去雕饰,寻奇觅美,突出意趣,浑圆天成,从选材、构思、剪裁、造型、雕琢、打磨、抛光、命名分步骤进行。根雕作品讲究意趣,好的作品不在多而在精,好的根材就像找一位挚友可遇而不可求,踏遍青山也可能一件找不到,但是不经意间却能得到一件“宝贝”。他不赞成大力开发的唯商之道,崇尚一件二件的奇绝之美。

  张正军的快乐说到底是云淡风轻、荣辱不惊的良好心态。平平淡淡才是真,从从容容才是乐,善于在平淡中发现,才能体味别人一掠而过的风景。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生活怎么样,自己放调料。看似小追求,实则大境界。张正军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求之必然,顺其自然,所以获得了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