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5 期 / 第4版:4
曾经的吴村(中)
□  梁宏斌

      四、丰富的文物古迹

      经多方证实,吴村是千年古村,古在她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地上有地下也有,村内村外处处皆有。

      1.规格不俗的古墓葬

      古墓葬遍及吴村的东西两川和南部丘陵地段,仅上世纪五十年代古墓席尚存的就三十余处。从墓葬规格看,白杨林梁大人的墓葬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坟墓两侧有望柱,望柱顶是雕刻精美的笔头,说明梁大人是位文官。墓周围有数通石碑,1956年挖墓时深埋地下,无法找寻。墓深5米多,为两进院,两道门。一进院全是玉器、铜器、陶瓷器随葬品,二进院为棺材。棺木为柏木,棺板厚5寸,棺内壁全是松香料里,密封很严,棺外雕刻彩绘图案,老漆履盖,出土时仍色彩鲜艳。棺内尸体已腐烂,但真丝衣物仍完好。出土的随葬品百余件,真丝织品的被褥衣服数件。这些珍贵文物存放在大庙西房内,因无人看管,全部不知去向。其次,有王家地的张姓祖坟、南广地的梁姓祖坟、齐坟地的梁姓祖坟和西岭上的无主坟墓,都是规模较大的墓葬。其中,两梁家的祖坟都有望柱,但望柱顶上已全部风化,分不清是笔头还是枪头,可以证明墓主人都是不小的官。但都没有墓碑,也没有相关记载和传说,墓中随葬品早已盗挖,无法考证墓主身份。据推测,这两处墓葬至少在七、八百年以前。从墓葬年代看,当属梁姓八角岭的老松树坟。此坟不知埋过多少代人,曾在多处刨挖出朽木和尸骨,尸骨已近乎粉末。最具见证力的是坟上有十一棵直径二尺多的白皮松,根据树龄推断,此坟至少在千年以上,只因埋葬的都是普通百姓,没有任何随葬品,无法考证年代。另外,西川岭上、南沟东窑脑、秀峰山以南的多处平地上被盗墓贼挖得坑坑洼洼,说明这里曾经有一定规格的古墓葬。但吴村人根本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墓葬,想其年代一定很久远了。

      2.规模不俗的民宅大院

      据我祖父辈的老人们见证,清代前后吴村有十余座规格较高的民宅大院。村中梁大人家的铁裹门大院、村西头何氏家族的厅房院和三座三进大四合院、小河口的吴辛富三进大四合院、麻池岸梁氏的三进大四合院、石板坡下的史氏三进大四合院等,都是年代久远的高规格民宅大院。所有三进大四合院都有大门、仪门、花墙月亮门。大院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十分考究,砖石木雕栩栩如生,彩绘装饰富丽典雅,铺地的方砖都是水磨过的,廊阶石都是花纹一样的长条石。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梁大人家的铁裹门大院,也叫九连环大院。大院占地八亩多,前院墙并排三道大门。中间大门稍大点是正门,门内是砖雕的二龙戏珠大照壁。东西两侧大门内各有一砖雕五福捧寿照壁,照壁后是两条南北通道。三道大门的门扇全部用大铆钉包裹,故称“铁裹门”大院。大院内是整齐对称的九座小院,小院后是布局讲究的杂物堆放、粮食储藏、牲畜饲养、米面加工等生活用房,后院墙向北开一道小门,供牲畜车马通行。各小院相通又自成一体,房屋装点和家具陈设按居住人的辈分、身份各有不同。大院南墙外东西各有一口水井。据传, 东井到西井,埋藏有“九缸八石槽金银财宝”,是否真实,无据可考,但在这一带建房打井时,深处偶有零散的碎玉块、金属块和陶瓷片,说明这里是填埋起来的。那两口水井,上世纪七十年代新村规划时才填埋了。再来看何家的厅房大院,厅房院占地一亩多,坐北向南,正房三间,东西有稍低于正房的耳房各一间,寓意当官的纱帽。东西配房上下各三间,上下配房中间是东西花墙月亮门,将大院分成两个小院。南房五间,东南大门。全院22间房屋均为一层,都有一米多宽的走廊,走廊廊柱楣梁上镶嵌着精美的木质花鸟浮雕画,门窗扇镶嵌着富有寓意的图案框条,古色古秀,十分气派。

       3.古庙宇遍布全村

      古时候,有村必有庙,建庙是根据地域文化和民间需求建造,不能随便建。唐代大兴寺庙时,吴村就开始建庙,千百年来建了大小庙宇多处。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保护较好的庙宇有十多座(处):村中有眼光殿,也叫大庙。大庙建于宋代,几经坍塌又几经修复,一直保护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庙清初天命年间复建,大庙为砖挂面的土坯墙,双飞檐,起角安兽。殿内雕梁画栋,四面彩绘壁画,正殿敬奉着眼光奶奶,东西耳房敬奉观音菩萨和太上老君。上下东西配房各三间,供守庙者居住和存放杂物,正南大门。与大庙正对的是雕梁画栋的古戏台,戏台前面有两棵石柱,把戏台分为三分,前檐是雕刻彩绘精美的传统花鸟人物画,台中间是东西通台兰底金字隔扇,隔扇上有两道“滾门”供演员进出。前台边是通台闸板,演戏时把闸板打开,不演戏用闸板把戏台封严。戏台东侧是南北走向、两米高的石头台阶,西侧是三间两层耳房,供摆放行头和演员化妆。这里既是逢年过节祭神拜佛的集中地,又是全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村西有佛爷庙,此庙是清崇德年间东西村分治时,西半村村民捐资修建的。规模次于眼光殿,庙阔两间,坐南向北,没有配房,戏台坐东向西,正对佛庙山墙,庙院宽敞,西北开门,可容千余人看戏;村西南的十二顶是规格较高的金泉寺,该寺庙是明万历年间,苏村、东田甫的绅士们为去小张庙岭山中庙迎神赛社方便,买了吴村十二顶一块山地所建,寺庙坐北向南,正殿、南殿、东西配殿各三间,东南向东大门。庙西南有眼古井,井水旺盛甘甜,人称金泉。因建庙前就有此井,庙因井得名,故称金泉寺。寺内敬奉十地阎君、龙王、牛马王、山神、土地、小架等老爷神象。神象雕塑精湛,形象逼真。正殿门口塑有威严凶恶的哼哈二将,哼哈二将脚下设有暗道机关,进庙者若踩住暗道机关,哼哈二将霎时会把你搂住,很吓人,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单独进庙;后沟口是文昌庙,此庙建于清乾隆辛卯年间。庙下是砖石砌圈的阁洞,阁洞顶有“乾隆辛卯·屏嶺”的石灰岩匾额。阁洞上建庙,庙阔五间,前面是走廊,走廊内挂有一口铁钟,后面是个棚子。庙内敬奉主管文运仕途的文昌帝君。此庙虽是土木砖石结构,但建造讲究,塑像逼真,彩绘雅素,艺术价值极高;村东口的秀峰山上是高两层、西南开门的六角形魁星塔,一层绕塔有一米多宽的走廊,二层上敬奉主管文运的魁星神。此塔始建于唐代,宋元明多次修复,清代拆除重建。重建时,特请著名书法家冯仕翘亲书了“仙宫”“斗魁”两块匾额,用青石雕刻后分别镶嵌在塔的正门顶和西北墙面。因名人为宝塔写了“仙宫”二字,秀峰山就以塔叫成了仙宫山。近年来因塔顶坍塌,多处毁坏,2004年村民自愿捐款进行了保护性维修。2019年乘借文旅兴县的东风,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村民再次捐款进行了大修复。修复后的魁星塔比原建时加高一层,更显壮观。塔下是1.5米高的黄沙石底座,周长30余米,塔高三层12米,第一层有1.2米宽的走廊,廊柱上有楣梁,塔顶和走廊顶飞檐挑角、安有角兽,兽口衔一风铃。从山下到山顶铺设了数百米长的石头台阶和步道,沿步道安装了多处石凳石桌,扩大了绿化面积,栽种了鲜花,使之成为长子文旅兴县的一个亮点;南沟口是如来佛庙,该庙和文昌阁相似,庙下是人车通行的阁眼,阁眼上建庙。庙阔三间,坐北向南,庙前有一块平台,庙内敬奉如来佛。因庙的规模小,俗称小庙;西十字有家佛堂庙,该庙是清康熙年间何氏家族兴盛时修建的家庙,也为了给何氏家族遮挡北部冲口。此庙坐南向北,与文昌阁相对,三小间,内敬送子观音。因是何家的家庙,故叫家佛堂;村西北有土地庙,该庙坐北向南。原为小三间,2003年村民自发捐资将该庙向北搬迁,新庙三大间,宽敞明亮;村北的五道庙、西沟口的道场庙规模都很小,只有神龛而无塑像。所有庙宇大都是多次修复又多次坍塌毁坏,一直完好保护到现在的唯有魁星塔,文昌阁只有底座残存,金泉寺只有古井尚在,土地庙搬迁新建,五道庙修复不久,其它庙早已无踪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