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2 期 / 第4版:4
他为党旗添光彩
——追忆南下老干部卫平同志
□  马志芳  张小根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老区英模彪炳史册。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之际,重温党史,回望来路,更加缅怀无数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等五老人员,在老区的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创造了永垂史册的光辉业绩。本文追忆的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长子县南下老干部卫平同志为党的事业不息奋斗的业绩。

剿匪英雄

      时光倒流到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血与火的战斗,刚刚将福建省浦城县从国民党反动派手里解放出来,就被长江支队中的长子县南下干部接管,年仅23岁的卫平同志则被组织上授命担任浦城县观前区武委会主任。

  卫平同志1926年9月出生于丹朱镇坝里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给有钱人家放羊,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抗日战争的胜利,尤其是夺得上党战役大捷后,长治市全境成为我党最早解放的革命老区之一,劳苦大众翻身成了主人,这使卫平打心里感悟到没有共产党穷人就不可能翻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自己的一切,跟党干革命永远没有错。于是,1946年12月12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加入编村武委会。1949年3月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肩负“解放福建,接管福建,建设福建”的历史使命,自告奋勇参加由太行太岳老区4500多名干部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克服天上敌机轰炸、地上敌特猖獗等危难险阻,徒步南下行程6000多华里,终于于8月初接管了刚解放的福建浦城。

  当时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区还没解放,长子县去的108名南下干部接管的浦城县地处浙赣闽三省七县交界处,国民党特务和地方土匪等反动势力还非常猖狂。面对恶劣环境和严峻形势,卫平到任后首要任务就是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剿匪扫霸、筹款筹粮、支援前线等各项工作。一天黑夜,一百多名土匪包围了卫平同志所在的区政府,面对强大的敌人,卫平同志临危不惧,表现得非常勇敢。他手持双枪,不怕牺牲,冲杀在前,当场将土匪头目击毙,吓得众土匪仓皇逃窜。接着,他深入发动当地群众,英勇机智地集中开展对敌斗争,短时间内全县就生俘土匪、反动道徒、特务1500余人,击毙土匪数百人,让贫苦人过上了安定的好日子,他曾多次被上级授予“剿匪模范干部”“剿匪英雄”等称号。同时,他在建立政权、土地改革、镇反、支前等一系列工作中均取得显著成绩,在八闽大地树起了南下干部的光辉形象,老百姓都夸他是共产党派来的好干部。

改革先锋

      斗转星移,岁月轮回。1974年已在福建浦城成为行政16级干部的卫平同志,根据组织上的安排,转调回上党老区、自己的家乡——山西省长子县,担任县营色头煤矿的党总支书记。

  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领导成员不团结,不协调,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生产条件落后,设备老化,特别是电力不足,严重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歪风邪气横行,一度打架斗殴成风, 国家财产被抢被偷时有发生。如此混乱的摊子,别说他从未接触过工业这一行,就是一个行家里手,也颇感棘手。

  党员面前无困难,越是艰险越向前。卫平同志不愧是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老干部,有着敢抓敢管敢碰硬敢担当的工作作风,也有着勤于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他认为,矿上的整体工作,搞好搞坏干部是决定因素,用对人就可做对事,用好人就能做好事。所以,一上任就狠抓领导班子的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组织整顿。他了解到前任班子两位主要领导手下各有一个“黑参谋”式的人物,直接影响了班子的团结的全矿的工作,于是他大胆探索,率先改革,打破论资排辈的旧框框,该重用的重用,该调整的调整,加强了全矿领导班子和中层环节干部的队伍建设,形成了团队精神。同时对那些不遵守劳动纪律,甚至还耍无赖的个别工人,冒着人身安全的风险,旗帜鲜明地在职工大会上给予了除名处分。并且,冒着被撤职、被批斗的政治风险,顶住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在全县煤矿第一家推行了以产计酬、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用改革搅动了一池春水,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全矿各项工作很快焕发了活力和朝气。

  班子、人事方面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针对制约煤炭生产发展的设备老化,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停电限电频繁、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等瓶颈问题,卫平同志又把工作的的着重点转移到大打一场努力改变生产条件的攻坚战役上来。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搞老井挖潜改造,更新购置了一些当前急需的必要的生产机电设备。他还带领有关人员亲自跑到福建,搞回来一台船舶的大马力的柴油发电机组,从而在停电限电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满负荷生产,终于攻克解决了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的难关,使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年产10万吨左右一下提高到了年产16万吨以上,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一举扭亏为盈,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廉洁楷模

      众所周知,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卫平同志却做到了这一点。他不仅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随军南下,不怕牺牲,成为剿匪英雄;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年代,情洒老区,勇蹚新路,成为改革先锋;尤其是当执掌了一定权力以后,还能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处处为党争光添彩,一辈子有益于人民,可以说走一处红一处,处处为党旗增添了光彩。

  在福建浦城长达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卫平同志先后担任过观前区、忠信区武委会主任、梦笔区副区长、县政府人事科长、县卫生院院长、城关镇、富岭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县委农工部长、县革委政治组组长、县委常委等重要职务。1974年调来长子后,除在色头煤矿工作几年外,他还担任过县总工会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至退休。随着他手中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他对自己的要求却越来越严格,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处处做到清正廉洁。 

  就拿在色头煤矿担任一把手期间来说吧,那时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煤矿用的坑木就是一种专用的紧缺物资,按照国家计划指标,产一万吨煤可供给60方坑木,并且都是由国家统一从东北大森林里调拨的优质木材,当时社会上用木材盖房子打家具十分盛行,而木材又不是随便可以买到的,因此,社会上的头头脑脑总想通过各种关系把手伸到矿上买些木枓。多年来这股歪风老堵不住,直接影响着矿工安全和生产效益。卫平同志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持召开专门会议,与班子成员约法三章:今后不管矿上哪位领导,也不论是什么关系,也不管是什么当官的,谁也不准动用矿上一根木材,并且身先士卒,带头执行。1976年春,他在县城批了一块地皮,准备盖一处房子,急需的木料都是跑到福建购买,用火车发回来。矿上的其它干部包括社会上的各类人员看到矿上书记盖房都不用矿上的木料,谁还敢动这个心思呢?从此彻底堵住了这个口子。在矿上工作时,由于在南方坐惯了竹藤椅,坐北方木头椅子不习惯,他就从家里搬来了竹椅子作为他的办公用具。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折射出一位老党员、老干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崇高品格和一位人民公仆的高大形象!卫平同志自觉加强拒腐蚀、永不沾的党性修养,放在今天,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卫平同志于2000  年5月因病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先进事迹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忠诚干净担当的楷模品行,将激励人民奋勇前进。